天府钟楼声再起 红色基因永传承——电信钟楼还建落成仪式在四川眉山举行
(资料图)
“铛 铛 铛……”随着一声声亲切而洪亮的钟声,载着回忆的思绪,在空中悠扬飘荡,三十多年前老成都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
2023年4月19日下午,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电信钟楼还建落成仪式在四川眉山“国家工业文化遗产——四川国际电台发信台旧址”举行,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总经理郑成渝等出席并揭幕。
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国际电台始建于1965年,是国家战备通信工程,是邮电部当年的“1号工程”。当年全国120多名大学生、中专生和退伍军人,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在此,常年坚守在地下机房,艰苦奋斗、奉献青春,打破技术封锁,践行报国使命,为中国通信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2年国际电台光荣退役,后改建为通信博物馆,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线建设战备通信博物馆,也是中国电信“科技报国”的历史见证,具有不可复制的文物价值。而今,往昔隐秘的国际电台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党员教育学校、人才培育摇篮、文化展示平台,并先后入选“中央企业工业遗产名录”、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首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府钟楼于1969年与成都电信局长途枢纽大楼同步开建。1978年投运,坐落于天府广场旁,是成都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时称“成都第一钟楼”。最早的塔钟是机械钟,每天误差30秒,需人工校正两次。1996年,塔钟换成电子钟,实现电脑控制,精确度提高。为确保钟楼的正常运转,成都电信成立专班进行全天候的用心维护。2008年7月,因城市规划,成都电信局大楼决定搬迁。2010年10月,钟楼拆除,“成都第一钟”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80年代的钟楼 图片来源:夏宏君/摄
钟楼在天府广场屹立近32年,见证了共和国改革开放大潮,见证了波澜壮阔的通信大发展,见证了从“摇把子”、步进制、纵横制到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新业务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升级换代,也见证了一代代电信人的青春,见证了他们为实现天府之国与世界触手可及的梦想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成为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的文化符号。
钟楼虽然被拆除,所幸钟表核心物件得以完好保存。2022年5月,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启动钟楼恢复还建项目。历新冠疫情,经百年不遇高温,于2023年4月落成,完整再现了钟楼原貌,其钟表刻度、指针、电机等设备全部由原厂家原件修复。塔楼建筑按1:1比例设计修建,总高度32米,象征天府广场原址钟楼32年之历史(1978-2010年)。
2023年4月,原件原比例恢复的天府钟楼于国家工业文化遗产——四川国际电台发信台旧址建成。当尘封已久的悠扬钟声在千年东坡故里响起,人们关于钟楼的记忆被再次唤醒。这是时间的重塑、是记忆的唤醒、是精神的赓续,历久而弥新。如今,四川电信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从“光网四川”到“数字四川”,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景以忆事,声以传情。随着“天府钟楼”的恢复还建,承载历史记忆的钟声穿越时空,回荡在千年东坡故里,回荡在红色电台旧址,回荡在四川电信新时代人才文化教育基地,将在新一辈的电信人心中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