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治理荒漠39年的郭成旺老人因病去世,享年102岁 环球热讯
4月3日,记者获悉,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治沙老人郭成旺于2023年3月31日因病去世,享年102岁,于4月3日上午出殡。39年里,郭成旺老人带着一家四代人,奋战40年,使4.5万亩黄沙变成了绿洲,实现了人进沙退,将一片荒漠变成了“塞北绿洲”。
(相关资料图)
为治沙全家人搬到没有人烟的毛乌素沙地深处
40年多前,靖边县毛团村常常风沙弥漫,村民奔波十里也找不到做饭的几根柴禾。“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庄稼种三遍,还是歉收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靖边森林覆盖率仅0.5%,九成土地严重沙化、荒漠化。
1984年,听到县里的新政策,63岁的郭成旺叫上儿子郭喜和,签了4.5万亩治沙合同,“沙进人退,那咱就去沙窝里栽树!”此后,郭家父子二人带领一大家子30多口人“逆风北上”,打响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绿色之战”。主战场叫“那泥圪坨”,深入大漠12公里,寸草不生,夏天太阳晒得人脱皮,冬天零下20度严寒冻得人鼻青脸肿。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郭成旺老人开始了毛乌素沙地种树,第一次种树,他贷款买的2000棵树苗,最终只成活了一棵。不到千分之一的成活率没有击垮郭成旺,他认为是自己没有掌握方法。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植树成活率。
当时,郭成旺承包的沙地核心区距离毛团村有十几里路,种树护林来回路上要花大量时间。为了更好地植树护绿,1990年,郭成旺决定把家搬进沙地。由于交通不便,5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建了两年。1992年,郭成旺带领家人搬进方圆4公里都没有人烟的毛乌素沙地深处。
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郭成旺带领家人、周边农户每年春秋两季在他承包的4.5万亩沙地上搞起植树种草“大会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草成活率有了稳步提高。2000年以后,郭成旺承包的沙地植被逐步稳定下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长大了,荒沙漫漫的景象有了根本改观。如今,郭成旺承包治理的沙地是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最好的地方之一。1999年,郭成旺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
右二为郭成旺老人
去世时家人都在跟前
孙子郭建军将继续坚持老人植树造林的愿望
当地政府的支持,祖孙四代人的坚持,39年的付出终于让4.5万亩荒沙披上绿装。十八大以后,郭成旺一家每年除了国家的公益林生态补偿金,造林工程和森林抚育收入,还养了100多头牛羊,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40万元。
汽车行驶在榆(林)靖(边)高速公路上(2018年8月1日无人机拍摄)。穿越毛乌素沙漠的榆靖高速,是中国建成的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郭成旺生前曾说,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团村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沙地边造出了高标准农田。毛团村和东坑镇近年蔬菜能畅销全国、设施农业能富民,离不开当年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打下的基础。
郭成旺老人的孙子郭建军告诉记者,爷爷在3月31日下午4点30分去世,家人都在跟前,走得很安详。“爷爷在十多年前就不能到林地干活了,管理林地的担子落到了我的身上,10多年前爷爷就带着我走遍了林地的每个角落,告诉了我各类树木的管理方法,哪里需要补栽树苗,还要给树木剪枝,给沙柳、沙蒿平茬等。”
“爷爷将植树造林的担子交给我,我将继续完成他生前的愿望,继续植树造林,今年我们的任务是完成种植基地‘那泥圪坨’周边的绿化,种植各类树木。”郭建军说,现在他的儿子郭涛在新疆阿克苏学习治理荒漠、种植瓜果蔬菜等技术,学成后将继续回到“那泥圪坨”,将基地变成瓜果飘香的绿洲。
华商报记者 郝锦龙 编辑 张晗
标签: